彻底理解 this 指向
|this
指向纷繁复杂,笔者也是学习了多遍才算搞懂。常学常新,不同阶段看都有收获。
this
1. 什么是 在常见的面向对象语言(如 java、C++)中,this
通常只出现在 类方法中 。this 也是用于指代当前调用的对象,但是 JavaScript 中的 this 则更加灵活,因此,也是一大难点。
一句话总结 this 的指向: “谁调用它, this 就指向谁”。
总结规律:
- 在函数体中,非显性或隐式的简单调用函数时,在严格模式下,函数内的 this 会被绑定到 undefined 上,在非严格模式下则会被绑定到全局对象 window(浏览器)/global(node 环境) 上。
- 一般使用 new 方法调用构造函数时,构造函数内的 this 会被绑定到新创建的对象上。
- 一般通过 call/apply/bind 方法显示地调用函数时,函数体内的 this 会被绑定到指定参数的对象上。
- 一般通过上下文对象调用函数时,函数体内的 this 会被绑定到该对象上。
- 在箭头函数中,this 的指向是由外层(函数或全局)作用域来决定的。
【注】本文接下来的运行环境均以 浏览器、 非严格模式进行说明。
2. 绑定规则详谈
2.1 默认绑定
默认绑定,即独立函数调用。 也就是函数没有被绑定到具体某个对象上进行调用。
情况一: 普通直接调用, 没有进行任何的对象关联,函数中的 this 指向 window。
function foo() {
console.log(this); // 没做任何关联
}
foo(); // window
情况二: 函数调用链(一个函数又调用另外一个函数), 但是所有的函数调用 都没有被绑定到某个对象上,函数中的 this 依旧指向 window。
function test1() {
console.log(this) // window
test2()
}
function test2() {
console.log(this) // window
test3()
}
function test3() {
console.log(this) // window
}
test1()
情况三【重点】: 将函数作为参数,传入到另一个函数中,此时仍然是独立调用,this 指向 window。原因是在函数真正调用的位置,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对象绑定,仍是一个独立函数的调用。(你可以把它想象成,返回了一个独立函数的运行结果)
function foo(func) {
func() // 独立调用
}
var obj = {
name: 'Job',
bar: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) // window
},
}
foo(obj.bar)
如果你不是很理解,我们把上面的调用改造一下。
const foo1 = {
text: 'foo1',
fn: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) // 1. 被foo2 调用时,此时是独立函数 this 指向 window
return this.text
},
}
const foo2 = {
text: 'foo2',
fn: function () {
var fn = foo1.fn // 此处是2.2节中的隐式丢失,下面会介绍到
return fn() // 此处返回的是 foo1.fn() 独立函数的调用结果
},
}
console.log(foo2.fn()) // 2. undefined
【注】上面的 foo1
内部的 this 注释是 解释整个运行时的状态。
2.2 隐式绑定
隐式绑定的调用方式是通过某个具体的对象进行调用,也就是它的调用位置,是通过某个对象发起的函数调用,此时,this 会被隐式绑定到该对象上。
使用前提:
- 必须在调用的
对象内部
有一个对函数的引用(比如一个属性); - 如果没有这样的引用,在进行调用时,会报找不到该函数的错误;
- 正是通过这个引用,间接的将 this 绑定到了这个对象上;
function foo() {
console.log(this) // 被obj对象调用,指向该对象
}
var obj1 = {
name: 'obj1',
foo: foo,
}
obj1.foo() // obj1, 由obj1调用,this指向 obj1
var obj2 = {
name: 'obj2',
obj1: obj1,
}
obj2.obj1.foo() // onj1, foo 的调用位置 依旧是 obj1,因此this还是指向 obj1
不要被上面的连续链式调用迷惑了!记住谁调用,指向谁!
我们利用隐式绑定再对上文 2.1 中的函数调用进行改造一下,使得 foo2.fn
的结果指向 foo 本身(不使用 bind 等绑定)。
const foo1 = {
text: 'foo1',
fn: function () {
return this.text
},
}
const foo2 = {
text: 'foo2',
fn: foo1.fn,
}
console.log(foo2.fn()) // foo2
特殊情况: 隐式丢失
在上文中,其实我们已经用到了隐式丢失这种方法,我们来简化一下:
function foo() {
console.log(this)
}
var obj1 = {
name: 'obj1',
foo: foo,
}
var bar = obj1.foo // 将obj1的foo 赋值给bar
bar() // 输出 window:此时的bar 等价于该 foo独立函数
obj1.foo() // 输出obj1: 区别于 bar 函数,此处是由 obj1进行位置调用foo函数,此处做了隐式绑定
在上面的函数中, foo
最终被调用的位置是 bar
,而 bar
在进行调用时没有绑定任何的对象,也就没有形成隐式绑定,相当于是一种默认绑定。
2.3 显示绑定 bind、call、apply
在上文中的隐式绑定中,我们需要在调用对象内部包含被调用函数的引用,如果没有该引用,也需要改变 this 指向,我们此时就要用到显示绑定了,即 bind 、 call 和 apply:
三者的第一个参数都是显性的 this 所指向的对象 (若没有第一个参数,则传 undefined 或 null,此时默认指向全局 window),区别在于后续需要传入的参数,因此是称为显示绑定。
bind:第一个参数是 this 指向,后续为 参数列表,但是该参数列表可以分多次传入,且它改变 this 指向后不会立即执行,而是返回一个永久改变 this 指向的函数。
var arr = [9, 8, 5, 10, 2] var minArr = Math.min.bind(null, arr[0], arr[1], arr[2], arr[3]) // 不会立即执行 console.log(minArr(arr[4])) // 输出结果为 2 ,分两次传参
call:第一个参数也是 this 指向,后续同 bind 一样传入一个参数列表,但是区别在于 call 方法是 临时性改变一次原函数的 this 指向,并且会立即执行!:
var arr = [9, 8, 5, 10, 2] console.log(Math.min.call(null, arr[0], arr[1], arr[2], arr[3], arr[4])) // 2
apply:第一个参数也是 this 指向,第二个参数为函数接收的参数,以数组形式传入。apply 方法和 call 方法类似,只是临时性改变一次原函数的 this 指向,且立即执行。
var arr = [9, 8, 5, 10, 2] console.log(Math.min.call(null, arr)) // 2
三者都在 Function.prototype
有原型函数,因此都可以直接进行调用。我们也可以利用 apply 手写一个简易的 bind 辅助函数:
function foo() {
console.log(this)
}
const obj = { name: 'Job' }
function bind(func, obj) {
return function () {
return func.apply(obj, arguments)
}
}
const bar = bind(foo, obj) // 永久性改变this指向 obj 对象
bar() // obj对象
bar() // obj对象
bar() // obj对象
特殊情况:内置函数的调用
在一些 JavaScript 的内置函数或者第三方库中的内置函数中,函数会要求我们传入另一个调用函数,且并不需要我们后续手动指执行,内置函数会自动帮助我们执行,这些函数里,其实也是显性绑定。以下举例一些常见案例。
setTimeout
以 setTimeout 为例,这个函数中的 this 通常指向 window。其内部是利用 apply 将 this 绑定为全局对象。
setTimeout(function () { console.log(this) // window }, 1000)
数组的 forEach
数组中的 forEach 中传入的函数,打印也是 window 对象。与 setTimeout 区别在于:默认情况下传入的函数是自动调用的(默认绑定),待传参后为显性绑定:
var names = ['abc', 'cba', 'nba'] names.forEach(function (item) { console.log(this) // 未传参:默认绑定,三次均为 window }) var obj = { name: 'obj' } names.forEach(function (item) { console.log(this) // 传obj参数:显性绑定,三次均为 obj对象 }, obj)
div 元素的点击事件
在点击事件的回调中,this 的指向调用函数本身。如下所示,div 元素 在发生点击时,执行传入的回调函数在被调用时,会将 box 对象绑定到该函数中:
<template> <div class="box"></div> </template> <script> var box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'.box') box.onclick = function () { console.log(this) // box对象 } </script>
2.4 new 绑定
JavaScript 中的函数可以当做一个类的构造函数来使用,也就是使用 new 关键字。
使用 new 关键字来调用函数时,会执行如下的操作:
- 1.创建一个全新的对象;
- 2.这个新对象会被执行 Prototype 连接;
- 3.这个新对象会绑定到函数调用的 this 上(将构造函数的 this 指向这个新的对象);
- 4.如果函数没有返回其他对象,表达式会返回这个新对象。比如在 construct 构造函数里返回一个常量,则结果仍然为指向该实例。
也可以用如下代码表示:
var obj = {}
obj.__proto__ = Foo.prototype
Foo.call(obj)
2.5 this 优先级
基本上 this 的调用为以上四种情况,优先级排序为: new 绑定 > 显示绑定(bind)> 隐式绑定 > 默认绑定
默认情况下, 默认的规则最低,有其它规则存在则调用其它规则。
显示绑定(bind)> 隐式绑定
function foo() { console.log(this) } var obj1 = { name: 'obj1', foo: foo, } var obj2 = { name: 'obj2', foo: foo, } // 隐式绑定 obj1.foo() // obj1 obj2.foo() // obj2 // 隐式绑定和显示绑定同时存在 obj1.foo.call(obj2) // obj2, 说明显式绑定优先级更高
new 绑定 > 显示绑定(bind)
注意,new 绑定和 call、apply 是不允许同时使用的!它们是立即执行。
function foo() { console.log(this) } var obj = { name: 'obj', } // var foo = new foo.call(obj); var bar = foo.bind(obj) var foo = new bar() // 打印foo, 说明使用的是new绑定
3. 特殊规则
3.1 间接函数引用
function foo() {
console.log(this)
}
var obj1 = {
name: 'obj1',
foo: foo,
}
var obj2 = { name: 'obj2' }
obj1.foo() // obj1对象
;(obj2.foo = obj1.foo)() // window
在上述实例中,赋值 (obj2.foo = obj1.foo)
的结果是 foo 函数,而后相当于 foo 函数被直接调用,因此是默认绑定,且未被其它对象所调用,因此结果是 window。
3.2 箭头函数
在 ES6 出来之前,在古早的项目里,当我们调用一些第三方内置函数时,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 var _this = this 的代码。实际上,就是为了保存外层 this 指向,等到后续内部改变了 this 指向后,依旧能照常拿到外层的对象。我们看下面案例。
var obj = {
data: [],
getData: function () {
var _this = this // 1. 保存外部 obj 的指向
setTimeout(function () {
// 模拟获取到的数据
var res = ['abc', 'cba', 'nba']
_this.data.push(...res) // 2. 此时this为window, 但依旧要访问外部 obj 对象
}, 1000)
},
}
obj.getData()
但是有了 箭头函数 之后,就不用这一步操作了,因为箭头函数并不绑定 this 对象,那么 this 引用就会从上层作用域中找到对应的 this !!!所以箭头函数不适用上述所有规则。
var obj = {
data: [],
getData: function () {
setTimeout(() => {
// 模拟获取到的数据
var res = ['abc', 'cba', 'nba']
this.data.push(...res) // 未绑定this,因此this 的引用向上查找,得到上层作用域 obj 的指向
}, 1000)
},
}
obj.getData()
当然,我们可以继续俄罗斯套娃,将上述中的 getData 也改成一个箭头函数,那么 setTimeout 中的回调函数中的 this 指向则继续向上查找,此处找到了全局作用域为 window 了。
var obj = {
data: [],
getData: () => {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this) // window
}, 1000)
},
}
obj.getData()
4. 测试练习
好了,基本上 this 的指向就是以上这些,笔者也是反反复复学习了很多次。常学常新,忘记了也没事,把规范翻出来看看,就是了,没什么问题~
4.1 间接函数引用
var name = 'window'
var person = {
name: 'person',
sayName: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,
}
function sayName() {
var sss = person.sayName
sss()
person.sayName()
person.sayName()
;(b = person.sayName)()
}
sayName()
// -- 答案 --
function sayName() {
var sss = person.sayName // window 隐式绑定
sss() // window 隐式绑定,但是是独立函数调用
person.sayName() // person, 隐式绑定
person.sayName() // person, 隐式绑定,和上述等同,带小括号不带小括号没区别
;(b = person.sayName)() // window, 间接引用,独立函数调用
}
4.2 定义对象,不产生作用域
var name = 'window'
var person1 = {
name: 'person1',
foo1: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,
foo2: () => console.log(this.name),
foo3: function () {
return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
},
foo4: function () {
return () =>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
},
}
var person2 = { name: 'person2' }
person1.foo1()
person1.foo1.call(person2)
person1.foo2()
person1.foo2.call(person2)
person1.foo3()()
person1.foo3.call(person2)()
person1.foo3().call(person2)
person1.foo4()()
person1.foo4.call(person2)()
person1.foo4().call(person2)
// -- 答案 --
person1.foo1() // 隐式绑定, person1
person1.foo1.call(person2) // 显示绑定, person2
person1.foo2() // 箭头函数,向上层查找,找到全局 window
person1.foo2.call(person2) // 箭头函数,不改变this指向,向上查找依旧为 window
// 获取到foo3,但是调用位置是全局作用于下,所以是默认绑定window
person1.foo3()() // 独立调用, window
// foo3显示绑定到person2中, 但是拿到的返回函数依然是在全局下调用,所以依然是window
person1.foo3.call(person2)() // 默认绑定,但是外加显示绑定,将默认绑定内的this改为 person2,但是返回结果为独立函数调用,结果为 window
// 拿到foo3返回的函数,通过显示绑定到person2中,所以是person2
person1.foo3().call(person2) // 独立函数调用,但是外加显示绑定,因此结果为显示绑定 person2
person1.foo4()() // person1, 独立函数返回箭头函数,向上作用域查找到 person1
person1.foo4.call(person2)() // 独立函数显性绑定person2,而后返回箭头函数,向上查找, 此时this在 person2作用域内, 结果为 person2
person1.foo4().call(person2) // 独立函数返回的箭头函数,不对this进行改变,结果依旧为 person1
4.3 构造函数中定义函数,该函数的上级作用域是构造函数
var name = 'window'
function Person(name) {
this.name = name
;(this.foo1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),
(this.foo2 = () => console.log(this.name)),
(this.foo3 = function () {
return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
}),
(this.foo4 = function () {
return () =>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
})
}
var person1 = new Person('person1')
var person2 = new Person('person2')
person1.foo1()
person1.foo1.call(person2)
person1.foo2()
person1.foo2.call(person2)
person1.foo3()()
person1.foo3.call(person2)()
person1.foo3().call(person2)
person1.foo4()()
person1.foo4.call(person2)()
person1.foo4().call(person2)
// -- 答案 --
person1.foo1() // 隐式绑定, person1
person1.foo1.call(person2) // 显示绑定 person2
person1.foo2() // 箭头函数, 向上查找 person1
person1.foo2.call(person2) // 箭头函数,不改变this指向,向上查找 为 person1
person1.foo3()() // 独立函数调用, 返回结果为 window
person1.foo3.call(person2)() // 独立函数调用,显示绑定 foo3内this为person2, 但返回独立函数结果为 window
person1.foo3().call(person2) // 独立函数调用,放回结果显示绑定 person2, 结果为 person2
person1.foo4()() // 独立函数 返回箭头函数, 向上查找为person1
person1.foo4.call(person2)() // 独立函数, 显示绑定foo4为person2, 返回箭头函数向上查找到 person2
person1.foo4().call(person2) // 独立函数,返回箭头函数, 箭头函数不改变 this 指向,结果为person1
4.4 区分作用域
var name = 'window'
function Person(name) {
this.name = name
this.obj = {
name: 'obj',
foo1: function () {
return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
},
foo2: function () {
return () => {
console.log(this.name)
}
},
}
}
var person1 = new Person('person1')
var person2 = new Person('person2')
person1.obj.foo1()()
person1.obj.foo1.call(person2)()
person1.obj.foo1().call(person2)
person1.obj.foo2()()
person1.obj.foo2.call(person2)()
person1.obj.foo2().call(person2)
// -- 答案 --
person1.obj.foo1()() // 默认绑定下的独立函数调用 window
person1.obj.foo1.call(person2)() // 默认绑定的foo1 显性绑定为person2,但返回的是独立函数调用结果依旧为 window
person1.obj.foo1().call(person2) // 默认绑定下返回的独立函数调用,被显性绑定为person2,所以结果为 person2
person1.obj.foo2()() // 默认绑定下的 箭头函数,向上查找结果为 obj
person1.obj.foo2.call(person2)() // 默认绑定的 foo1 显示绑定为 person2, 因此箭头函数向上查找到 person2
person1.obj.foo2().call(person2) // 默认绑定返回的箭头函数,但是箭头函数不改变this,因此结果为 obj